2013年我院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奖一览
发布日期: 2014-01-09
来源: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2013年我院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奖一览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颁奖单位 | 奖励等级 | 获奖年度 | 完成者 |
1 | 成年动物正常肝细胞基本培养法筛选暨胆红素代谢活性研究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金奖 | 2013 | 黄永清 |
2 | 23 异种成年肝细胞在基础药理实验与生物人工肝应用方式的研究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银奖 | 2013 | 孙家敏 |
3 | RF- Ⅱ型固定器结合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铜奖 | 2013 | 严照明 |
4 | 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铜奖 | 2013 | 严照明 |
5 | 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一种新型高效的肝细胞材料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铜奖 | 2013 | 陈南清 |
6 | 3D-FSPGR 动态增强联合 DWI诊断肝内小结节病变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铜奖 | 2013 | 阙松林 |
7 | 空心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 福建省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铜奖 | 2013 | 张振兴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成年动物正常肝细胞基本培养法筛选暨胆红素代谢活性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黄永清、陈南清、丘如诚、魏明禄、吴志勇、石艳芬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本研究是以体外分离的成年肝细胞为研究对象。由于成年肝细胞体外培养极为困难,菩提培养条件下存活期限不超过一周,使多项基础研究、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的应用明显受限。当前国内外主要以胚胎肝细胞、肝肿瘤细胞株以及逆转录病毒转导的永生性干细胞主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但胚胎干细胞低表达葡萄糖-6-磷酸酶,P450等生物转化酶很弱;肝肿瘤细胞株存在肿瘤基因对人体的影响且生物活性低下;逆转录病毒转导的永生性干细胞株存在病毒基因对人体感染的风险与生物活性低弱;相对而言,成年动物正常肝细胞不存在上述各种肝细胞生物活性不足与生物风险的因素,但或内对成年肝细胞的应用研究仍较薄弱。
本课题应用无菌技术、细胞分离与培养技术、体外细胞生物实验技术,对成年肝细胞作反复筛选实验,得出成年肝细胞最佳基本材料组合培养法是同种异体雄性血清、高糖型DMEM培养基、适量胰岛素和胶原酶分离肝细胞作高密度培养法的实验结论;得出成年肝细胞培养的存活规律是:肝组织>肝组织微块>高密度肝细胞>低密度肝细胞;得出成年肝细胞对人体重型肝炎胆红素代谢和尿素氮生成活性明显高于新生肝细胞与胚肝细胞成为生物人工肝更理想的生物材料。本课题实验结论为其他基础研究、肝细胞移植与生物人工肝应用肝细胞材料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并为后续多能干细胞定向向肝细胞诱导分化时可能发生的快速启动成熟分化基因奠定研究基础。 本课题投入研发资金20多万元,历时3年,实验论文以基础研究文体发表在国家级专业刊物,论文多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交流,实验结果经查新为国内原创与首次发表,填补国内3项空白,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与技术性,课题经多位国内同行专家评审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23异种成年肝细胞在基础药理实验与生物人工肝应用方式的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孙家敏、陈南清、罗冬生、苏文芳、陈爱静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本课题“异种成年肝细胞在基础药理实验与生物人工肝应用方式的研究”研发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主要内容含两个相关子课题:一是异种成年肝细胞在基础药理实验过程的应用方式,二是异种成年肝细胞在生物人工肝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应用的实验技术为:中药大黄有效成分—-精制大黄素结晶体的提取技术,大黄素抗内毒素实验技术,肝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肝细胞体外胆红素代谢实验技术等。实验证实了如下两个结果:
1、通过反复的肝细胞与肝组织培养实验,确定在普通培养条件下肝组织微块(0.5mm3)的存活期可达26天以上;提取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结晶精制品),应用肝组织微块作大黄素抗内毒素实验,应用MTT实验法检测实验结果,证实大黄素的抗内毒素作用而明显提高肝组织微块内肝细胞的细胞活性;分离重型肝炎患者高胆红素血清,应用肝组织微块作胆红素代谢实验,以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实验结果,证实实验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实验克服了肝器官、肝组织切片和肝细胞培养存活期短暂只能作短期实验的缺陷,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同时具备了简便、省时、易于调控、成本低的特点,是体外开展药理基础实验的良好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2、通过预培养24h的肝细胞与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对人体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清代谢活性的对比实验,证实新鲜分离肝细胞组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33.91%、39.29%;预培养组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8.0%、5.40%。两组总胆红素变化的比较p<0.01(t =3.707), 间接胆红素变化的比较p<0.01(t =4.734)。证实新鲜分离的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活性优于预培养的肝细胞;同时,从治疗经济、程序的简化、操作的便利以及微生物污染等方面考虑,都可体现新鲜分离肝细胞的优越性,因此提出在生物人工肝中以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为更理想的应用方式。 实验结果经福建省医学情报所查新证实为国内原创与首次发表,并由省内外专家评审本课题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RF-Ⅱ型固定器结合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严照明、颜国城、王超平、张振兴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随着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疾病治疗的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腰椎滑脱症传统的后方或侧后方植骨融合疗效不佳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疗效,根据近几年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理论和新的手术技术,我们确定采用后路RF-Ⅱ提拉复位,加用椎体融合器行椎间融合的治疗方法,从1998年起我院开展了《RF-Ⅱ型固定器结合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70余例。经长期临床治疗,术后随访,其疗效确切。术后有即刻的稳定作用,极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植骨融合率高达100%。
该手术难度大、技术复杂,省内开展此类大宗手术例数少。应用RF-Ⅱ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有效提拉复位,同时增加了椎间融合面积,其坚强的内固定有利于椎间植骨的融合。使用椎体融合器对椎体中前柱的支撑分散了椎弓根螺钉承受的应力,可减少螺钉松动,折断的发生,进一步增加术后的稳定性,有利于植骨的融合。 采用RF-Ⅱ固定器结合椎体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腰椎间滑脱症。术中我们采用保留棘突和棘上韧带的方法,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更有利于远期疗效的提高。使用该方法的患者术后2-3周可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护理工作。本课题现临床研究形式发表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2月第2卷第2期。本项目经福建省医学情报所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本组应用国产和进口两种椎体融合器,且术中作全椎板减压时,保留棘突、棘上韧带,以减少后柱破坏,利于术后脊柱稳定。本次检索在本项目组论文发表前,国内未见相同文献报道。”达国内先进水平。 此类手术一般需前后路分两次手术,本课题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后路手术一次完成,由于坚强内固定显著提高骨性融合率,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病人术后恢复快,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颈前路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骨折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严照明、张振兴、张碧煌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发生率占颈椎外伤的10%~14%,Anderson-D′Alonzo分型将齿状突骨折根据骨折位置的不同可分为Ⅰ、Ⅱ、Ⅲ型。Ⅰ、深Ⅲ型骨折及无移位的Ⅱ型及浅Ⅲ型稳定性骨折,大多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而Ⅱ型及浅Ⅲ型不稳定骨折,临床上多合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非手术治疗不愈合率高达35%-85%,需要手术治疗。大多不合并脊髓损伤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重点是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发生不愈合或严重畸形愈合时可引起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损害脊髓,甚至危及生命。以往采取各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齿状突骨折,融合率为80%~100%,而手术后颈部旋转活动减少50%,屈伸活动减少10%。为了克服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后颈椎活动功能受限的局限性,1982年Nakanishi首先介绍了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技术。国内1992年金大地首先开展该项手术。根据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我们于2003年7月开展颈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技术。该技术能起到直接骨折复位加压固定的作用,即刻稳定性好,融合率高,且能保留环枢椎的活动度。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一种新型高效的肝细胞材料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陈南清、伍通和、付丽芳、陈俊辉、廖红华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本课题对小白鼠采用苯巴比妥钠经腹腔内注射在体内进行预诱导,诱导结束后作如下实验分析:分离小鼠血清作生化分析;分离肝细胞培养后取培养上清液作生化分析;分离肝细胞培养作MTT细胞增殖活性分析;分离肝细胞与重症肝炎的高黄疸血清共培养作胆红素体外代谢分析;以及对肝细胞培养作存活期限,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实验结果:预诱导后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活性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下降60%、71.42%与 34.78%、54.87%(P<0.05和 P>0.05);预诱导肝细胞总蛋白含量有显著提高(P<0.5);诱导后肝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但无统计学意义),尿素氮、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证实苯巴比妥钠在体内预诱导可明显提高肝细胞在体外的胆红素代谢活性、总蛋白合成和其他生物活性,优于目前任何原代肝细胞、肝肿瘤细胞株、永生化肝细胞株和胚胎与成干细胞分化性肝细胞,无肿瘤基因、插入性病毒基因和致死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符合生物疗效与生物安全的原则,是生物人工肝更理想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材料。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3D-FSPGR动态增强联合DWI诊断肝内小结节病变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阙松林、张文昌、黄永清、陈俊辉、陈学飞、苏友恒、袁志雄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新技术应用研究。自2006年1月始采用了全新的脂肪抑制和K空间填充(3DFSPGR)动态增强技术联合功能成像技术(DWI)技术对肝内小结节(小于3cm)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进行研究,结果:(1)肝内小结节(6-30mm)的检出:联合分析3DFSPGR动态增强和DWI与单纯分析3DFSPGR动态增强及DWI图像,病灶检出率为1:0.847和0.653,经卡方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2)肝内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单纯分析3DFSPGR动态增强图像诊断准确率为69.23%,联合分析3DFSPGR动态增强和DWI及ADC值诊断准确率为90.38%,经卡方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3)联合应用3DFSPGR动态增强和DWI实现的传统影像学与功能分子影像学的融合,提高了肝内小结节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2008年4月13日在第八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会学术论坛上进行推广,省内外已广泛应用,我省福州总院、莆田市第一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应用2000多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联合应用3DFSPGR动态增强和DWI提高了肝内小结节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能早期发现疾病,减少漏诊、误诊及盲目治疗所带来的经济经济和心理负担,方法实用而不增加病人的费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 |
项目简介: | |
项 目 名 称 | 空心钉内固定加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
主要完成单位 | 福建十大现金买球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 | 张振兴、 |
组织评审鉴定单位 | 福建省总工会 |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建筑、煤矿等行业高能量损伤患者越来越多,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也日趋增多。在治疗上, 由于受暴力方式及解剖学因素等影响, 仍存在着骨折不愈合及远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等问题。根据资料统计, 骨折不愈合率为15% , 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20% ~30% , 而且青壮年患者股骨头坏死率较老年人高,主要由于青壮年患者往往须受较强大的外力(如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 等所致, 移位明显, 股骨头血供遭破坏较显著。如何提供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 是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关键。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对保留自身正常的股骨头, 维持髋关节功能尤为重要。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是否成活, 取决于残留血供的保护和股骨头血供的重建。因此, 解剖复位, 骨折端获得加压并坚强内固定, 能较好地保护残留血供, 而股方肌肌骨瓣的植入对重建股骨头血供, 促进骨的愈合很重要。我们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解决了股骨颈骨折断端血供差,骨不连发生高的临床难题,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在本院和龙岩市范围内多家有一定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推广应用,肯定了本术式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该种手法治疗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